设计时可直接选用。本设计书主要介绍了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筒体、封头、法兰、支座的设计计算,低压通用零部件的选用。且各项设计参数都正确参考了行业使用标准或标准。此次用到的标准是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同时也参照了JB/T4736-2002《补强圈》、HG20592~20614-97《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JB/T4712.1-2007《鞍式支座》、HG21518-95《回转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等零部件标准。
对罐体材料的常规理化检验如: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 对其焊接接头、焊缝、罐体封头、各受压元件相互的几何位置等严格地通过无损检测和磁粉探伤检查。对产品的密封性、耐压性、及凡是能够影响到产品安全运行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试验。 性能介绍:50立方液化石油气储罐,是一般企业或乡镇实现集中供气的产品。储罐充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丙烷)。
1、建立开罐检验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和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成立相关的机构,和协调安排开罐检验工作的实施,并对开罐检验期间的安全、检验、检修负全面责任。2、制定周密的开罐检验方案。由于在开罐检修期间,液化气站仍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根据液化石油气系统设备、管路的基本状况,开罐检验主管部门、运行部门与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讨论制定检验检修工作的主要内容,制定合理的开液化气储罐检验实施方案和安全应急方案。
申请设立燃气供应单位应逐级向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审查合格的将发予市办统一印制的《设立城市燃气供应单位批准书》或《设立液化气供应站点批准书》及其附件。 四,申请新设立液化气供应站点应提交的文件有申请报告;1、500的站址平面布置图;2、经营场地的产权证明或场地租赁合同和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使用权租赁证明;3、经营管理制度,防火防爆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4、持证上岗人员名单 。
液化气储罐50立方液化气储罐湖南液化气储罐甘肃液化气储罐 液化石油气储罐是储存液化气的重要设备之一,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这些化学成分都对工艺设备腐蚀,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盛装的介质还具有高温、高压、高真空、的特性,甚至是有的气体或液体。根据以上的特点,确定其设备结构、工艺参数、零部件。
在强度设计为主的场合,应根据压力、温度、介质等使用限制,依次选用Q235B、20R(20g)、Q345R(16MnR)等钢板。 3、所需不锈钢厚度大于12mm时,应尽采用衬里、复合、堆焊等结构形式。 4、不锈钢应尽量不用作设计温度小于等于500摄氏度的耐热用钢。 5、珠光体耐热钢应尽量不用作设计温度小于等于350摄氏度的耐热钢。
储罐和管道安全阀都采用全启式簧安全阀,一般定压1.6MPa,安全阀至少每年校验一次,以确保准确、灵敏。 (6)在管道阀门及法兰连接处,应设金属连接跨线(片),使液化石油气流动产生的静电荷及时排入地下。 表面的腐蚀,应保持储罐表面清洁,经常把散落在储罐表面的尘埃、灰渣及其他污垢擦洗干净,并保持储罐及周围环境的干燥,同时还要注意支座处的防腐等。
当用汽负荷小于锅炉蒸发量时,则多余的蒸汽通过进汽止回阀,截止阀,经喷嘴扩散到水中并凝结为高温饱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水温,水位和容器内压力升高,水的焓值便提高。这就是液化气储罐的充热过程,高压力称为充热压力。液化气储罐的蓄积能力,取决于饱和水的高压力和用汽部门的低压力之差以及容器内的饱和水总量。 液化气储罐当用汽负荷大于锅炉蒸发量时,不能满足用汽要求时,送汽母管内汽压降低,蓄热汽内压力大于送汽母管中的压力,于是蓄热空间的蒸汽便立即顶开排汽阀,止回阀,流往送汽母管,此时液化气储罐内饱和水的压力逐渐下降,饱和水迅速自行蒸发,产生饱和蒸汽送往用汽设备等,以补充锅炉供汽的不足,直到规定的放热压力为止,此时容器内饱和水的压力,温度降低,水位相应下降,水的焓值也降低,这就是液化气储罐的放热过程。
1.1液化气储罐设计压力 设计压力是根据高工作压力来确定,原则是根据的操作情况而定。通常选取工作压力的1.05-1.1倍,本次设计选取1.1, 该储罐用于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属于常温,工作压力为介质在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其中丙烷占主要部分可以选取丙烷的饱和蒸汽压。因此取50℃时丙烷的饱和蒸汽压为高工作压力,由上表知50℃时丙烷的饱和蒸汽压为1.710MPa,则其表压为1.710-0.1=1.610MPa,故设计压力为1.610x1.1=1.77MPa。
喷淋装置管道的低处应设放水口,以便冬季放水,防止冻裂阀门和管道。 (4)储罐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液面计和压力表是否灵敏、准确,液面计要保证不出现假液面。压力表要按计量部门的规定期限进行校验。 (5)连接储罐的液相管道上应设安全阀,以防温度升高时,压力过高而使管道损坏。若没有管道安全阀,可与储罐接通。
-/gjehec/-
http://zhongjiezhuangbei.com